龍舟制作技藝是與龍舟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
龍舟制作技藝是壹種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歷來是龍舟制作之鄉,已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中堂鎮是典型的水鄉,地處東江支流的水網地帶,河湧縱橫,水域寬廣。而今是東莞市及鄰近市縣唯壹有龍舟制作坊的鎮區。
中堂制作的主要為龍頭高高蹺起“大頭龍”,氣宇軒昂。該型龍舟細長,形似柳葉,長28.5米,***有28排座,可乘劃手56人。其結構分為龍頭、龍尾、龍骨、龍腸諸部分。2008年6月7日,龍舟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舟制作技藝的發展歷程
中國是龍之鄉,也是龍舟之鄉,龍舟競渡有數千年歷史。龍舟是龍之化身,龍舟是龍舟競渡的載體。龍舟制作不僅關系競渡的比賽,更關系到歷史的傳承,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
東莞市是典型的水鄉,從明代起就是廣東主要競渡的地區,其歷史悠久。中堂鎮已被中國龍舟協會授予“中國龍舟之鄉”。龍舟競技越來越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龍舟需求量也不斷增加。隨著龍舟制作工藝水平的提高,龍舟競渡更加得到了發揚和傳承。
從良木到龍舟,仍需和數百年前壹樣,歷經數十道工序,需要6個工人同時做工,花費20天時間,釘入上百斤鐵釘,耗去6立方木材,無數次手工的打磨、撫平和拼接,方成為龍形,這種民間傳統的手工制作龍舟方法壹直延續至今。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龍舟制作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