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歷是陰陽結合的。壹月是根據壹個北方的月亮來計算的,節氣是根據太陽的位置來計算的。古人以15度的弧度繞太陽壹周掃過地球,建立了壹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正好是360度,是壹個圓,太陽最高的壹天定義為夏季至日,最低的壹天定義為東方,晝夜相等的日子分別是春分和秋分,以及雨水所在的北方月亮。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約為365天,壹個節氣的間隔約為15~16天,每個太陰月應有兩個節氣。如果任何壹個月有壹個節日,那麽接下來的另壹個月也會有。因為節氣和太陽有關,所以和陽歷基本壹致,但往往會有壹兩天的差別,比如清明,有時是4月5日,有時是4月4日。農歷和羅馬歷大約在19年重疊壹次。如果妳留意日歷,妳會發現節氣精確到某壹天的某壹時刻。所以中國農歷比羅馬歷法更先進,沒有誤差。中國古代人用渾儀和日晷羅盤來判斷節氣是什麽時候,並用它們來指導農業生產,可見中國古代人的聰明和智慧。
上一篇:消防流程圖制作?下一篇:世界美食之都中國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