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醫傳統診斷手法望、聞、問、切最早來自?

中醫傳統診斷手法望、聞、問、切最早來自?

扁鵲。

遠古時期,軒轅黃帝著《內經》,分《靈樞》、《素問》兩卷,奠定了中醫的基礎理論,如臟腑理論、陰陽理論、氣血理論、經絡理論等。扁鵲在此基礎上向前推進壹大步,創立了中醫的“四診法”望、聞、問、切。他在《難經》中寫道:“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

四診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體觀念和恒動觀念的基礎上的,是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等基礎理論的具體運用。它自創立以來,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是我國傳統醫學文化的瑰寶。

扁鵲對後世的影響

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難怪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壹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壹人”。

  • 上一篇:知網對發表論文的要求
  • 下一篇:秋天的六個節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