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詔安縣數百年來都有端午節“向國王致敬”的獨特民俗。端午節時,當地村民從兩廟擡出“聖王”陳元光兩位將軍沈士奇和李的塑像,在北關壹帶遊行,廟燈引領,刀斧列成雙排,社團列隊,再唱“王鞏歌”,原名龍船鼓歌,熱鬧非凡。
在漳州,人們把端午節視為僅次於春節的節日。民間有包粽子、做面條、備菜祭祖、敬神的習俗,也有當年不蒸粽子、給喪戶送粽子的習俗。
“沐浴”古井
在華安縣仙都鎮迪達土樓組二義樓,每年端午節“沐浴”古井是他們的習俗,已延續了200多年。端午節當天中午12後,清潔工先將古井地面部分拆除,清理了壹個井蓋和兩個輔助井蓋。
然後排幹井水,壹人下到4米深的井底,清除淤泥和雜物。清洗後,往井裏撒5斤鹽去除異味,然後封好井蓋。
在水上比賽中抓鴨子。
廈門的海峽兩岸龍舟賽是眾所周知的,而在水中比賽抓鴨子是流行於閩南的端午節的獨特習俗。賽龍舟的時候,桅桿上掛著壹個籠子,裏面藏著鴨子,有的裏面裝著小豬。
桅桿水平放置,從岸邊壹直延伸到海面,桿上塗有油脂。那些自願去抓鴨子的人要沿著桅桿迅速到海面,到達桅桿的尾部去抓籠子。這時,鴨子飛進海裏,然後遊過去抓住它們。很多人滑到桅桿壹半的海裏,引起岸上觀眾的笑聲。
據說這是民族英雄鄭成功訓練水兵的方法,這種習俗在泉州等地也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