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大多遵循主料為主,配料為輔的翻譯原則。比如鴨腳白靈菇,翻譯過來就是鴨蹼蘑菇。
以烹飪方法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方法也很常見,比如把熱腰花翻譯成爆炒豬腎。還有壹些菜名遵循形、味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原則。家常菜脆皮雞的標準英文名是脆皮雞。
在中餐中,很多菜肴主要以人名、地名命名,這壹特點也被保留了下來。比如麻婆豆腐翻譯成麻婆豆腐,老北京炸醬面翻譯成北京炸醬面。
據報道,體現中國飲食文化的獨特食物用漢語拼音命名或音譯,餃子從餃子變成了餃子。同樣,還有包子包子,豆腐豆腐,雜碎等等。而那些不能直譯或者不能體現做法和原材料的,都用漢語拼音。佛跳墻,福建名菜,音譯為佛跳墻,而雪球是Lǘdagunr,豆汁是豆汁兒。這些菜的後面還會加上主要原料的名稱。此外,還規定了可數名詞的單復數使用原則。
為了區分做法,專家們還仔細研究了英語介詞In和with在湯和食材中的用法。當主料浸泡在湯料或配料中時,用in連接,如醬油中的牛骨翻譯成豆豉蒸牛肋排,而湯料或蘸料則與主料分離或用with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