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表演藝術。在鑼鼓聲下,表演者裝扮成獅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動作。中國民間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
因此,每逢喜慶節日,如新張慶典和春節運動會,人們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興。舞獅也隨著華人移民海外而聞名於世,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頗為流行。
舞獅主要分為南獅和北獅。
起初,北獅流行於長江以北。南獅在華南、東南亞和海外都很受歡迎。還有壹種舞蹈方法是將兩者結合起來,主要運用南獅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獅子外表威武,行動矯健,舉止多變。民間流傳著許多不同的傳說,壹會兒化為神話,壹會兒被繪入歷史,為舞獅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後期
獅子力量強大,被譽為百獸之王,但中國壹般不會受到獅子的傷害。因此,民間對獅子懷有友好的感情,並將其視為勇氣和好運的象征,希望利用獅子的強大形象來驅邪,產生了獅子造型來壓制或展示武功。
中國社會歷來以農業為主,隨著節氣和農業生活的變化,各種迎接神靈的節日或儀式應運而生。在這些節日裏,人們用神靈或祥瑞之獸來驅鬼娛神,這種形式逐漸具有了娛人的意義。
隨著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已經不滿足於門口、屋檐、石柵欄、印章、年畫上獅子這種靜態的藝術形象。他們想讓獅子活起來,所以創造了模仿獅子行為的舞蹈,然後加以改進,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