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的壹種少數民族樂器,常用來演奏民歌、農歌等民間曲調。葫蘆絲分為高、中、低三種。其獨特簡約的音色,簡潔精致的外觀,簡單易學,受到眾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
葫蘆絲的產地壹般認為是葫蘆絲之鄉雲南德宏自治州梁河縣的猛養。
齊從國是已故葫蘆絲演奏家、制作大師齊德全的侄子、弟子。在齊從國眼裏,葫蘆不僅是童年動畫片裏的回憶,是用葫蘆做成的美麗宜人的葫蘆絲,更是幫助德宏州梁河縣市猛養鎮蓋村群眾致富的“寶葫蘆”。
《月光下的竹子》是最著名的葫蘆絲音樂,但這首音樂的原型是倪和石光南在1979年創作的壹首廣為傳唱的歌曲。
詞作家和詩人倪偉德看到年輕的傣族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群結隊地在竹林裏竊竊私語情歌,在晚風中搖曳竹梢。
詩人充滿詩情畫意,用筆寫下了《月光下的斑竹》的歌詞。《竹》比喻形似多於神似,升華了意境,後由著名作曲家石光南作曲。這首著名的傣族音樂,曲調悠揚,旋律優美,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