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國什麽時候開始結束刀耕火種的社會?

中國什麽時候開始結束刀耕火種的社會?

仍然有

刀耕火種最典型的形式被稱為“不旋轉休息型”。壹塊地只種壹季就荒廢休閑,休閑期十年左右。這種土地被很多民族稱為“懶人地”,意思是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獲得壹份收獲,所以是各個民族的首選。只有人口增加,土地不足,才會出現“輪歇型”。刀耕火種不是在原始森林裏漫無目的地放火燒荒地,而是有很長壹段時間的精心策劃。所以這種農業方式要有相關的社會制度來保障。比如他們會以村為單位,把村裏的懶地分成比如十份,讓他們壹年種壹份,十年循環壹次。壹般情況下,被燒的不是原始森林,而是他們的“土地”。村民們在義務山區砍樹、燒荒地、播種、收割,每壹道工序都有傳統的規矩。比如燒火前,消防通道要有專人打掃和看守,防止山火越界。砍樹的時候,給大樹留壹根木樁,給小樹留壹根樹根,讓它們在來年的春風中重新長高。

燒荒地有很多好處。雲南的紅土多呈酸性,草木灰中的則呈堿性,可以改良土壤。火燒熟了草籽和草蛋,幾乎不用除草和防蟲。所謂的刀耕火種,只是壹個象征性的說法。如果真的被犁了,就不好了。因為深耕會把草木灰埋在下面,翻出土壤深處的卵和草籽。燒地時機也是壹門專門的學問。晚燒會耽誤農時,早燒不能馬上播種,反而讓雜草得到可乘之機。外人割了壹塊地燒了,只種壹年,會很可惜。栽培時間越短,根系越容易復活,植被越容易恢復,水土流失越少。每年新燒的土地都經過近十年的恢復,可以保證土壤肥力常新。這樣,村民們就永遠有地可種,有山可收,有獵可獵,與大自然形成良性循環。

  • 上一篇:蝙蝠可能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嗎?蝙蝠的進化史是怎樣的?
  • 下一篇:中文手抄報簡潔美觀,字數不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