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戲:元末明初,從閩南流向粵東,到了海陸豐,在這裏與當地方言和民間藝術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海陸豐白字戲。音樂唱法基本上是曲牌結合,民歌為輔。因為唱歌經常用“e-e-e-e-e-e-e-e-e”作為襯詞,所以也叫“e-e-e-e-e-e-e-e-e-e-e-e”。後來吸收了竹馬、錢鼓、漁歌、潮劇音樂等民間藝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為了與潮州白字(即現代潮劇)相區別,潮州人稱之為“南白字”。白字戲曲白使用海陸豐方言,特別受當地農民的喜愛。劇目擅長演繹兒童情懷,表演節目充滿生活氣息。
西秦戲:又名亂彈戲,流行於海豐、陸豐、潮汕、閩南和臺灣省。西秦戲起源於明代西北,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形成於清初。主唱是鄭新、西皮和黃兒。西洋秦腔粗獷豪放,渾厚激昂,勝於武俠。傳統戲曲有1000多種,其中最有影響的有《公克記》、《三官堂》、《朱寶串》、《賣馬》等。、三十六戲如《打李風》、《棋盤會》、七十二綱戲如《砍鄭恩》。西秦戲保留了古老的西秦戲,是清代地方戲曲傳播和演變的活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