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整體思維
所謂整體思維,是指把天地、人、社會看做密切貫通的整體,認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處在壹個整體系統中,各系統要素之間存在著互相依存的聯系。
古人在這方面有許多典型的言論,例如儒家的孟子說:“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盡心上》)道家的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壹。” (《莊子·齊物論》)我們把“上下與天地同流”跟“萬物與我為壹”聯系起來看子可以知道無論是先秦的儒家還是道家,都是把人與天地萬物看做是壹個整體系統的。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現的“壹”的含義。例如《易·系辭傳下》說:“天下之物,貞乎壹者也。”老子說“聖人抱壹以為天下式”從根本上看,“壹”都是講整體、系統及其貫通的。
華夏民族在《易經》時代形成了由“天——地——人”組成和諧整體的宇宙觀念。《易經》以陽爻和陰爻構成的六十四卦,象征天地萬物及其變化,表明天地和同,萬物化生,人與天地分而相合。
在整體思維上,漢代使陰陽學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