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歌舞敲打銅鼓,往往與祈求新年、避禍等宗教祭祀活動密切相關。中國歷代詩人對南方少數民族敲鑼打鼓,載歌載舞,與神競技的場面有許多生動傳神的描寫。如唐代詩人文在《謗神》中吟誦道:“銅鼓必與神爭。在球場上徘徊。水村江浦歷經風雨,初山風景如畫。別離聲空,玉容薄。青麥吞落,百葉正對明珠亭。”
五代詞作家孫光憲在《菩薩滿》詩中寫道:“木棉映小祠,鳥聲越多,春曉。銅鼓和曼格。南方人為Saido祈禱。風吹得很快,她的袖子相互貼得很近。板浦轉了幾圈,煙無限。”
詩中有美麗的南國春色,有少數民族敲鑼打鼓,伴著陣陣鼓聲和粗獷的歌聲,在美麗的春色中與神共舞的熱烈場面。在科學極度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信巫、敲銅鼓祈福”、“敲銅鼓拜鬼神”的現象非常普遍。這種宗教祭祀活動在中國西南偏遠山區特別流行,尤其是長江兩岸和兩廣地區。中國古代詩人曾多次將銅鼓賽江神這壹奇特的民族風情納入詩歌中。唐代詩人許渾在《送南人回家》中唱道:“綠暖香菇,春在湘潭,萬裏。陶罐迎海客,銅鼓為河神。避雨松楓岸,觀雲柳天津。長安壹杯酒,座上還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