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劇目有傳統劇目《雙推磨》、《祠堂認母》、《安堂相會》、《孟麗君》、《明珠塔》、《雙珠鳳》以及現代劇目《紅花歌》、《海島女民兵》。
錫劇原名昌文戲,武進是錫劇的故鄉。錫劇是由武進、無錫的東鄉族小調經曲藝探春階段發展而來的漢劇之壹。後來逐漸吸收了江南“采茶燈”這壹民間舞蹈,並在辛亥革命前後搬上舞臺。
錫劇的曲調:錫劇的主要曲調是“春調”,後來又創作了壹些新的曲調,加入了板塊變化,特別是“大陸調”由單壹曲調變成了多種曲調。此外,戲曲吸收了大量江南傳統民間音樂,改編了《南調》、《老調》、《新金陵塔調》、《柴調》。
1,春調是由江南民歌和蘇州彈詞曲調結合發展而來,旋律優美流暢,抒情悠長。有老春調、春調慢板、老丹反弓調等十余種板。
2.大陸調是錫劇的第二個主要唱腔,源於武林班的“鑼板”(又稱“大陸板”)。起初它只有兩句,後來它模仿了春調結構,創造了“清板”。
3.南調原本是“南戲”的主要唱腔。20世紀30-40年代,上海的“南戲”種類繁多,主要在遊樂園演出。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錫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