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代陵墓的地板有五個房間寬,六根椽子深。平面形狀為長方形,屋頂為重檐。房子的斜坡是由灰色的多管,板和瓷磚制成,並用彩色玻璃裝飾。壹樓屋檐下,正面掛著兩塊匾額,背面分別是“走在山上顯鐘”和“住在月亮上”。也是由左右鐘鼓的二樓牌坊襯托。遠看挺拔,天氣崔偉,其實是靈川山城的濃墨重彩了不少。
此樓雖為明代重修,但大門仍沿用宋代青石門框,門框上刻有“嘉佑辛醜六月三日”字樣。在中國寺廟裏用青石做門框是很少見的。
在牯嶺建築的中間是壹個雕刻精美的佛教聖地,裏面供奉著彌勒佛,意思是佛的目的是壹個快樂的高等法院?興,笑口常開,笑迎九法界眾生。神社上有壹副對聯,第壹部分:大肚子可以包容很多煩惱,第二部分:微笑可以形成無限喜悅。四大天王分兩邊,寓意風調雨順,國富民安。在背面,韋陀捍衛劍和立場。對聯是,上為如來授意,教僧安,下為示將軍滅惡扶義。山門東側是鐘樓,西側是鼓樓。兩側鐘鼓二層,有重檐歇山頂,玻璃鑲邊。此鐘鑄造於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鐘高200厘米,直徑170厘米。是國內罕見的大鐵鐘,上面鑄有銘文、方格、八卦圖案。鼓樓以前有壹面大鼓,清代毀了。
在牯嶺樓內,有壹塊北宋陵川名人馬祥所寫的“崇安寺三門”石碑。紀念碑高2米,寬1.5米,坐在壹只大石龜上。他的文章很美,書法圓潤,字寫得好,真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