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又稱白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壹,屬於釉下彩瓷器。青花瓷是以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繪有裝飾圖案,上覆壹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壹次燒成。
鈷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顏色穩定等特點。唐宋時期出現原始青花瓷,元代景德鎮湖田窯出現成熟青花瓷。
青花成為明代瓷器的主流。明宣德達到頂峰。明清時期還創制燒制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白黃和老釉青花。
馬謖李青
馬謖李青是指蘇妮馬青、蘇波倪青、蘇妮波青等等。其名字的來源是波斯語“蘇萊曼”的音譯。這種鈷材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的克瓦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壹個叫蘇萊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材料,所以以它命名。
另壹種說法是,蘇尼馬青應該是馬謖李青,是英文smalt的音譯,意為繪畫用深藍色或深藍色粉末顏料。這種材料屬於低錳高鐵的鈷料,所以青花厚綠帶銹斑,俗稱“錫光”。元代的部分青花和明代永樂、宣德窯用的青料都是這種,而且都產於古波斯或今敘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