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壹種傳統的街頭小吃,起源於香港。它們是金黃色的,有蛋糕的味道。此外,它們中間有壹半是空的。咬壹口,吃起來特別有彈性,外酥裏嫩。臺灣省有壹種類似的食物叫雞蛋餅。
材料:面粉120g,小米粉30g,泡打粉1茶匙,雞蛋2個,糖120g,淡煉乳60g,清水120g。
做法:雞蛋、糖、面粉、淡奶等。攪拌成蛋液,倒入兩個特制的蜂窩狀鐵模板之間。傳統上是在炭火上烤,但近年來為了節約成本和安全,大多會改用電爐。
步驟:
1,蛋黴;
2.用糖攪拌雞蛋;
3.加入面粉、玉米粉和泡打粉拌勻;
4.加入淡奶和水,攪拌均勻,靜置30分鐘;
5.加熱產蛋機模型底面兩側,掃油並註入漿料;
6.蓋上蓋子,夾住模具,倒過來,然後放在爐子上,用中火燒底面1-2分鐘,直到雞蛋脫離模具煮熟。
雞蛋知識:
雞蛋起源於1950年代,為了不浪費打碎的雞蛋,壹個雜貨店老板試圖加入面粉、黃油和其他配料將其制成糊狀,然後用反向模具烘烤。
後來模具設計成小雞蛋的形狀,食物很受歡迎。最開始的雞蛋是用鴨蛋做的,因為又便宜又結實,雞蛋裏的魚腥味能讓雞蛋更香。
傳統上,雞蛋由街頭小販用手推車出售。不過近幾年也做了小吃店,添加了不同的口味,比如巧克力、椰絲、黑芝麻等等,但還是以原味為主。
有報道說,雞蛋是幾十年前用鴨蛋做的,因為鴨蛋比較便宜,味道也比較濃。但因為大部分的鴨蛋都是用來做鹹蛋的,新鮮的鴨蛋比較貴,數量也少,所以現在的“蛋”都是用雞蛋做的。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雞蛋”已經很少用炭爐烤了。相反,它們是在液化石油氣爐或電動模型中烘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