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起源於大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發明了燒陶器的技術,農耕文化相對固定。關中地區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舊關臺文化時期就有比較發達的陶器,少數布施在口部用寬絲帶裝飾,這就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Xi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精美的彩陶,這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夠熟練地控制窯溫,繪畫藝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擴展資料老觀臺文化彩陶最早發現於陜西滑縣袁俊廟遺址,後來在臨潼白家、渭南北流、甘肅大地灣等多個遺址出土。它主要是壹種彩陶,在紅陶的口沿上繪有紫紅色的寬條紋,像壹個紅色的箍嵌在陶口中,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同時,紅色三腳碗的三只腳也塗上了紅色,像三根紅色的柱子支撐著陶碗。凡是畫紅色的地方,都是陶器光滑的表面,因為陶器表面布滿了交錯的繩紋。
此外,少數紅色陶罐的內表面用紅色繪有三四個對稱的點、圓、短直線、波浪線等不同符號形狀的簡單圖案,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彩陶。在同壹時期,幾乎沒有發現其他新石器文化,以及更早的新石器文化。因此,老關臺文化的彩陶成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彩陶藝術的萌芽。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