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城市的特點是都有鐘鼓樓。
我國古代作為城市建築中最重要標誌性建築都有鐘、鼓樓,而且都建在市中心的醒目位置。鐘、鼓樓的作用除用於報時,即所謂的“晨鐘暮鼓”和顯示威嚴外,本身因其高大醒目的建築也起到指示方位的作用,是古代城市文明的標誌性建築之壹。在古代曾經每座大城市都存在鐘、鼓樓,不少城市至今依舊存在,像北京和西安的鼓樓還是國寶級單位。
作為八朝古都的開封原先就有鐘鼓樓,也被譽為是中國最早的鐘鼓樓,相傳為宋太祖時創建的,據《開封勝跡誌》記載:城內原有鐘、鼓二樓,東西相望,以報昏曉。遺憾的是宋代鐘、鼓二樓早已不復存在。
鐘鼓樓介紹
鐘鼓樓是中國傳統建築之壹,屬於鐘樓和鼓樓的合稱,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報時的建築。鐘鼓樓有兩種,壹種建於宮廷內,壹種建於城市中心地帶,多為兩層建築。宮廷中的鐘鼓樓始於隋代,止於明代。它除報時外,還作為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
城市中的鐘鼓樓早為專用報時建築。古代裏坊制城市(見裏)實行宵禁,早晚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建於明洪武年間的西安鐘鼓樓是現存最古老的實例。此外,唐代寺廟內也設鐘和鼓,元、明時期發展為鐘樓、鼓樓相對而建,專供佛事之用。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鐘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