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是壹座巨大的雕刻彌勒佛像,位於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匯合處。始建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歷時約90年。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也是中國最著名的佛教文化遺址之壹。樂山大佛高71米,高14.7米,寬10米,耳長7米,眼寬3.3米,鼻長5.6米,口寬5.6米,肩寬24米,胸寬8.3米,膝寬28米。
足有8.5米寬,整個佛像呈“彌勒佛三世”形,即彌勒佛成佛前、成佛中、成佛後的形象。樂山大佛的發掘技術高超,采用了“千佛巖”、“千佛洞”等多種技術,使佛像與周圍山體融為壹體。
樂山大佛的歷史意義;
樂山大佛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遺產之壹。樂山大佛不僅是石雕藝術的傑作,也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標誌。樂山大佛的建造過程壹波三折,代表了中國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經歷的風風雨雨,也代表了人類對信仰和文化的追求。樂山大佛的存在,不僅提供了壹個供人觀賞的景點,更是壹種精神寄托和信仰。
樂山大佛的歷史、神話和傳說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壹。通過探索樂山大佛的歷史、神話和傳說,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傳統。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樂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