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宇宙萬物,包括人體本身,都看作是由對立力量的消長引起的大規模運行,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試圖把握和守護某種不變的陰陽狀態。所以,中國武術追求的不是人與自然的對立、挑戰和對抗,而是兩者的融合與通暢。
在精神上,追求形神雙修,構成了中國武術獨特的價值標準和人文景觀。中國武術所提倡的“禮”,首先是習武者個體精神修煉的理想形式。因為經過多年的特殊訓練,習武者的身體已經獲得了常人達不到的攻、殺、防身技能。
三點禮讓的理由:
“禮”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核心範疇,是文明演進的主旋律。現代社會經常用到的文明、秩序、道德等概念,散發著禮貌的氣息。時至今日,禮仍是我國人民的主導意識和規範意識。
孔子是中國禮儀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壹套以禮儀為核心的理論:“不學禮儀,不可立”(《論語·季氏》),“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他把壹切都納入了禮的軌道,武術的產生和發展當然也不例外。
由於儒家思想是古代統治世界的理論,建立了宗法制度,規定了道德、禮儀、法律的秩序,被統治者視為維護其統治地位的思想工具,對群體秩序具有強制性,從而作為官方正統思想被灌輸到社會中,規範人們的行為,逐漸成為崇尚禮儀、遵守條條框框的社會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