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與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據史書記載,古代帝王有春祭太陽,秋祭月亮的儀式。這個節日是在農歷八月十五,這壹天正好是三秋的壹半,因此得名“中秋節”。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亮展開的,所以又俗稱“月亮節”、“月亮節”、“月亮節”、“月亮節”。
唐高祖年,李靖將軍征服了匈奴,於八月十五日凱旋而歸。吐魯番人做蛋糕慶祝皇帝的勝利,皇帝把蛋糕送給大臣們品嘗。從此,就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到了唐代,“月餅”的名字開始在民間流傳。在宋代,月餅被稱為“荷葉”、“金花”和“芙蓉”。
宋代以後,制作月餅不僅註重口感,還在餅面上設計各種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在明朝,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開始流行。到了清代,月餅的制作技術大大提高,品種也越來越多。到處都是月餅。
“這麽亮的壹線在我的床腳,懷疑是地上的光。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這是月光,再次下沈,我突然想到了家。”李白這首千古絕唱的詩,是李白在品嘗月餅,望著天上明月,思念家鄉親人時朗誦的。
中秋之夜是壹個不眠之夜。看著圓圓的月亮,即使遠在天邊,也會感受到節日的喜悅。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人們會註意傳統習俗。壹般來說,月餅是中秋節的必備物品。每當八月十五來臨,皎潔的月光像地上結了壹層霜,圓圓的月亮高掛,身邊還不時飄著幾朵雲。秋風颯颯,微風徐徐。在這樣悠閑的環境下,和家人坐在壹起吃月餅,賞月,聊聊最近的生活,是壹件很愜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