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中秋節、中秋節、中秋節、拜月節、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起源於古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初,盛行於宋以後。
中秋節簡介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燈籠、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歷久彌新。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中秋節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國大陸將中秋節定為法定假日。如果當天適逢周六日,下周壹給壹天假。
由於中國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不僅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在世界上華人生活的地區和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也有民俗。例如,韓國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日,假期持續三天。
韓國的中秋節在內容上與中國不同。他們把它定為“感恩節”,有兩個主要內容。壹個是掃墓和用新收獲的谷物和水果祭祀祖先的日子;其次,回鄉探親,給親戚朋友送禮是壹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