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性味:辛、苦、微寒。
3.歸經:歸肝、膽、肺。
4.功效:表裏調和,疏肝解郁,升陽解郁,清熱止瘧。
5.主治:用於感冒發熱、風寒發熱、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
6.用法用量:3-10g。
7.禁忌:柴胡性質升散、肝風內動、肝陽上亢者禁用或慎用。
8.加工方法
①柴胡:去除雜質和殘梗,洗凈,充分濕潤,切成厚片,晾幹。
(2)醋柴胡:取幹凈的柴胡切片,加入壹定量的米醋,拌勻,潤至醋完全吸收,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篩出碎片。每100kg柴胡片,用米醋20kg。
③龜血柴胡:取潔凈的柴胡片,與龜血及適量水混合,微悶。汁液耗盡後,用文火煎,取出放涼。每100kg柴胡片,用12.5kg甲魚血。
9.生理特性:柴胡為中國藥典收載的草本植物,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幹燥根。根據性狀不同,分別稱為柴胡、柴胡。生長在沙質草地、沙丘草甸和陽坡疏林中。
10.產地: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湖北、四川等地。
11.相關討論
①滇南本草:“柴胡可用於傷寒出汗至四天後:先用則陽證入陰經,不宜用。”
②《本馮靜原》:“柴胡,小兒五疳發熱,瘧疾,寒熱,鹹宜用之。如果痘疹後有寒熱,或者脅肋下有痛熱,用在透表藥裏。少陽經熱不存,日後咬牙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