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可以追溯到中國戰國末期。歐洲的羽毛筆在8世紀才開始流行。當時中國的紙筆書法早已登峰造極。歐洲人用紙很晚。他們過去使用的羊皮紙實際上是皮革而不是紙。沒有紙,鋼筆就不會發展。在古代,有許多刻字。著名的楔形文字刻在石板上,流傳於世。後來中國的刻字多集中在竹簡上。有人說中國制造的竹子多,也是壹大原因。別人沒有這個東西,只好另辟蹊徑。據說蘆葦筆在古代地中海使用了很長時間。後來中國有了蒙恬制筆的傳說,但毛筆的起源可能很復雜。毛筆蘸墨在竹簡上的時間不長,取而代之的是紙和筆。紙和筆結合後形成了路徑依賴,經歷了兩千年。這樣看來,就地取材可能是東西方書寫工具發展差異的主要原因。書寫工具和媒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字的形態和書寫特征,而不是相反。漢字的誕生和發展從來都是以書寫工具和媒介為主導,不能本末倒置。舉個例子,如果當年的字母使用者用的是毛筆,那麽今天世界上的字母可能是妳想象不到的另壹種書寫形象。另外,我們也不是沒見過印度和中國少數民族的信件。再比如中國的漢字,以前是用刀刻出來的竹簡篆書,都是硬線,類似於古代地中海沿岸硬刻出來的字母和文字。在紙和筆出現之後,漢字經歷了曲折。
請收下,謝謝!
上一篇:中秋節繪畫和詩歌“簡單”下一篇:梅朱蘭居為什麽被稱為中國傳統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