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過去的許多文學作品中都出現過許多女鬼形象,尤其是蒲松齡的《聊齋》。這些文人除了通過文學表達對社會、對當下的不滿,還有壹些傳統儒家思想在裏面。細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很多女鬼都是不符合儒家傳統規則的形象,甚至可以說是壹種決裂,這也是很多文人借助女鬼表達的壹種反抗。
而且在舊社會和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低於男性。在大的傳統框架下,女人只有依附男人才能生存,這也是女鬼比男人多的原因。因為很多女鬼形象沒有供奉,可能會因為未婚而死亡或者離婚,等等。面對當時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她們會因為生前的不公平待遇而訴諸死亡來達到這些目的,所以傳統故事中有很多女鬼復仇的故事。
這些鬼故事中的女性角色與男性是多余的,這也說明了當時儒家社會對女性的嚴重束縛。另壹方面,從古至今,人們都默認女性是弱勢角色,女鬼叛逆的時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故事更具可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