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文學”無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了壹定的推動作用。同時,許多尋根作家在創作中吸收了現代主義甚至後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為中國文學自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尋根文學也有“復古”傾向,在思想傾向和價值評價上明顯復雜晦澀。大部分作家傾向於把握某些民俗習慣並刻意渲染,而忽略了對“民族性”的真實解剖。潛入遙遠、原始、野性,缺乏對當代生活的指導意義。忽視對現實社會中生活問題和矛盾的揭示,導致作品與當代現實的疏離,從而導致幾年後“尋根文學”的衰落。尋根文學雖然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縣中之花”,但從65438年到0987年逐漸衰落。但它畢竟像壹顆流星,曾經劃破了中十世紀文學的浩瀚夜空,完成了對文學浩瀚宇宙的浪漫探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