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樓建築結構獨特,風格奇特。氣勢雄偉,結構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嶽陽樓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內四柱參天,屋頂屋檐啄食,金碧輝煌。遠遠看去,它就像壹只在空中飛翔的彭坤。整個建築高25.35米,平面呈長方形,寬17.2米,深15.6米,占地面積251平方米。
嶽陽樓以三國《魯肅嶽君樓》為藍本,代代發展。在唐朝以前,它的功能主要用於軍事。自唐代以來,嶽陽樓逐漸成為遊客和浪漫主義詩人遊覽和賦詩的勝地。此時巴陵城已改為嶽陽城,巴陵樓也已叫嶽陽樓。北宋時,範仲淹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使嶽陽樓名揚天下。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這裏遊覽名勝,在欄桿上抒發情懷,並記錄在文字裏,吟誦在詩詞裏,繪畫在形式上。工藝美術家還以嶽陽樓為題材描繪洞庭風光,使嶽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長期反復描寫和書寫的題材。
現在的嶽陽是1984年重建的,仿照清朝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修建時的形狀。爬嶽陽樓可以瀏覽八百裏洞庭湖的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