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另壹個本體是“葉子和花”的“白色不透明”,是隱藏的,比喻是薄紗。前者的“仿佛”不是比喻,後者是把“葉子和花”仿佛在白牛奶裏洗過的不透明的白色比作面紗,把葉子和花比作夢。
如果把整句話展開,就是:葉子和花像在牛奶裏洗過壹樣白,但不透明,像帶著面紗的夢壹樣美麗朦朧。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把這句話縮短:“葉與花如夢”,這樣本體隱喻就很清楚了。
所以,這句話有兩個比喻。壹個是“葉子和花”,比喻是夢;壹個是隱藏的“不透明的白色”,比喻紗布。
擴展數據
寫作背景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神州大地。此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壹片黑暗。作為“大時代的馬前卒”,朱自清壹直在吶喊和掙紮,但在四壹二政變後,他從鬥爭的“十字街”走向了古典文學的“象牙塔”。
但作者不能參軍拿起槍去革命,卻始終無法平息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仇恨。作者對人生迷茫矛盾,內心壓抑,始終無法平靜。所以作者寫了這篇文章。
本文通過對孤獨月夜的荷塘風光的描寫,揭示了作者追求寧靜卻得不到寧靜,夢想超越現實卻又無法擺脫寧靜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反映。
百度百科-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