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格特色不同
中國民歌:往往具有敘事風格,多以敘事寫抒情。
外國民歌:普遍具有狀物風格,多以狀物寫抒情。
2、表達方式不同
中國民歌:表達是直接直白的,在抒情方面也是直抒胸臆,民歌中的好惡、褒貶、情感都直接無疑的表現出來。
外國民歌:稍顯含蓄,往往旁敲側擊或采用壹定的手法追求壹種間接的表達。
3、音樂形態不同
中國民歌:著重體現壹種動態美,展現的圖景較為鮮活,熱情,樂曲形態也更加豐富。
外國民歌:更加註重靜態的美,展現的圖景較為靜謐和深沈,樂曲的旋律也追求舒緩和簡單。
中國民歌作用:
民歌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貫穿人生的各個階段,覆蓋生活的不同層面,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娛樂作用外,它在社會生活中還具有許多實際功用。
教育與傳承功用:在我國壹些少數民族中,流傳著歌唱長篇敘事詩,歷史詩的民歌,例如彜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瑤族的《盤王歌》、哈尼族的《開天辟地歌》、景頗族的《木瑙齋瓦》、獨龍族的《創世紀》、傈僳族的《木刮基》等等。
這些歌曲記述了有關宇宙與人類起源的古代神話和傳說,先民對壹些自然現象的認識以及歷史、生產、生活和禮儀知識。這些歌曲曲調起伏較小,吟誦性強,篇幅長大,有的歌詞長達數萬行,壹般需要數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唱完。
這些歌曲多在節日、祭祀或婚喪禮儀中由巫師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氣氛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