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九曲黃河燈會的諸多解讀,是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和人們心理的積澱,賦予了這壹源遠流長的漢族民俗活動更豐富的文化內涵。表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人生抱負。九曲黃河燈會從唐代開始興起。相傳,當時平陸縣城西有壹條太洛河(今官河),左拐右拐,九彎後才能出境,流入黃河。每當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河水就像壹匹慢吞吞的野馬,泥石隨之流下,尤其是轉角處,牲畜被淹沒,房屋被毀,田禾吞滅。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無能為力,所以他們不得不向龍神乞求保護。所以興起點燈祭祀龍神,希望人畜年年興旺,五谷豐登,俗稱“點燈保平安”。因為這種漢族民間活動最早興起於九道灣河岸邊的村落,所以又叫“九曲黃河燈”。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由於地殼運動,太洛河幹涸,自然災害減少。原本以趨利避害為目的的宗教性九曲黃河燈會,演變成了壹種娛樂活動。經過壹年的努力,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這裏,歡慶夜節,期盼長壽,使古老的黃河裝扮壹新,煥發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