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二十四孝圖》表達了作者對封建復古主義的嚴厲批判,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貧困悲慘狀況,尖銳地抨擊了封建孝道的荒謬愚昧和反對白話文、鼓吹復古主義的傾向。
1,《二十四孝圖》出自魯迅回顧散文集《晨花夕拾》。“孝”是儒家倫理的核心,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將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有圖畫,俗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2.另外,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的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孝道。從他小時候讀《二十四孝》的感受入手,主要描述了他讀《老賴娛親》和《郭巨葬子》兩個故事時的強烈反感。
3.作品尖銳地批判了當時反對白話文、崇尚復古的傾向。所謂《二十四孝圖》,是壹本講述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的書,配有圖片,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孝道。
4.《二十四孝圖》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看《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著重分析了“冰上求鯉”、“老賴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責這種封建孝道漠視子女生命,以“惡心為樂”,“以不厚道為訓,謗古不良,教後代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