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常用的營銷套路壹不小心就上套
心理賬戶
核心理論有些東西妳本來不想買,但是換個理由或者場景妳可能就買了。比如作為壹個年輕人,妳會不會給自己買類似於腦白金的保健品?不會吧?但妳壹定買過吧?因為壹旦把保健品定義成逢年過節的禮品,或者是壹種對長輩的孝心和尊重,妳就會買。
比例偏見
核心理論針對低價品,商家喜歡標出折扣,針對高價品就標降價額度或者滿減。比如壹件100塊的衣服降10塊,和壹件20塊的衣服降10塊大家會覺得哪個降得更多?即使降的金額壹模壹樣,但在大家的意識裏,100塊的衣服打了九折,20塊的衣服打了五折,顯得降得更多。
價格錨點
核心理論需要有壹個相似產品的定價,不是用來賣的,而是用來對比的,顯得妳主要想賣的那個產品性價比高。比如妳去買壹件顏色款式都很相似的衣服,但價格不同,可能壹件299,壹件499。妳可能看到299的襯衫還會覺得,襯衫賣這個價格好貴,但是看到499的,就會覺得299性價比還挺高的。並且如果妳買的話,肯定會選擇299的。
損失規避原則
核心理論壹旦人們擁有某物,就非常不願意失去它,人都是害怕損失的。這是因為比起收益的快樂,我們更在意損失帶來的不快樂。比如理發店、美容院不會壹上來就叫妳辦卡,大部分都是給妳發壹張免費體驗的券,或者壹元券,讓妳體驗壹把,確實覺得好,才會讓妳買套餐優惠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