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起源於東漢末年。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壹個重要功法,其創編者華佗(約145-208),出生在東漢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華佗在《莊子》“二禽戲”(“熊經鳥伸”)的基礎上創編了“五禽戲”。
其名稱及功效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吾有壹術,名五禽之戲:壹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壹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擴展資料
禽戲屬古代導引術之壹,它要求意守、調息和動形諧調配合。意守可以使精神寧靜,神靜則可以培育真氣;調息可以行氣,通調經脈;動形可以強筋骨,利關節。由於是模仿五種禽獸的動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動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區別。
虎戲即模仿虎的形象,取其神氣、善用爪力和搖首擺尾、鼓蕩周身的動作。要求意守命門,命門乃元陽之所居,精血之海,元氣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處,有益腎強腰,壯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脈、去風邪。
鹿戲即模仿鹿的形象,取其長壽而性靈,善運尾閭,尾閭是任、督二脈通會之處,鹿戲意守尾閭,可以引氣周營於身,通經絡、行血脈、舒展筋骨;熊戲即模仿熊的形象,熊體笨力大,外靜而內動。要求意守中宮(臍內),以調和氣血。
練熊戲時,著重於內動而外靜。這樣,可以使頭腦虛靜,意氣相合,真氣貫通,且有健脾益胃之功效;猿戲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機警靈活,好動無定。
百度百科-五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