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國的壹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蔔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壹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
甲骨文寫在龜甲獸骨上的原因:
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蔔問,有些占蔔的內容關於天氣,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早生貴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蔔問。
占蔔就是預測兇吉,其方法是在龜甲或獸骨上鉆眼、火烤,憑借裂後的裂紋形態走勢預測兇吉,並將預測結果刻在上面,以期以後驗證。所以要將文字寫在龜甲獸骨上。
擴展資料:
甲骨文的記載內容:
(壹) 經過加工和刮磨的龜甲和獸骨,由專門負責的蔔官保管。蔔官在它們的邊緣部位刻寫上記述這些甲骨的來源和保管情況的記事文字,稱"記事刻辭";
(二) 蔔官在占蔔時,用燃著的紫荊木柱燒灼鉆鑿巢槽,使骨質的正面裂出"蔔"形狀的裂紋,這種裂紋叫作"蔔兆",是據以推斷蔔問事情吉兇的依據。在時代較早的甲骨蔔兆下面,刻寫出占蔔進行順序的數字,這種數字也叫"兆序";
(三) 甲骨文的主體部分是蔔辭,即占蔔活動結束後記錄占蔔活動進行情況與結果的刻辭。 大多刻寫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寫在反面的;
(四) 以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組成的六十個幹支名稱的幹支表,可說是我國最早的日歷。
百度百科-甲骨文 (中國古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