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觀音洞遺址的發現證明了舊石器文化在中國有著不同的傳統。
觀音洞,位於黔西縣城西南28公裏的沙井民族鄉(現更名為觀音洞鎮),系石灰巖構成,是聞名於中外的中國古人類發祥地之壹,與?北京周口店、雲南元謀並列為中國舊石器文化遺址的三個代表。黔西觀音洞位於壹個南北長約七百米,東西寬約五百米的封閉窪地的邊緣,洞口高出窪地底部約十五米。
1958年,當地群眾在洞中挖出大量龍骨出售,引起考古部門的重視。1964年—197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貴州省博物館等單位先後四次進行發掘,***出土四千余件石器和23種哺乳動物化石。出土石器中,刮削器占百分之八十,充分反映了舊石器時代早期石器的特征。研究表明,觀音洞為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被命名為‘觀音洞文化’。”
簡介:
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石器的基本特征是:石片和用石片制造的各種石器在全部石制品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石核石器相對較少;各類石器以單面加工為主;基本類型是刮削器、尖狀器、端刮器和砍斫器,其中以刮削器為主,砍斫器僅占較小比例。
例如在北京人的石器中,刮削器約占70%,砍斫器約占10%:在觀音洞的石器中,刮削器占80%,砍斫器不到6%。這同非洲和歐洲舊石器時代早期以礫石石器和石核石器為主(除英國的勒瓦婁哇技術以外)和以砍斫器與手斧為主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分別代表著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兩大技術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