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指仁人、愛人、仁愛。自孔子倡導“仁”學以來,“仁”成為中華民族的“***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為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把“愛人”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歸仁”作為最高的社會道德理想。
義,是指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中華傳統文化把“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
禮,是指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儀、禮制。“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會交往之道。
智,是指知者、明智、智慧、機智。“智”通“知”。中國古代思想家賦予“智”以豐富的道德和內涵。
信,是指誠信、信任。“信”是立身之道、興業之道、治世之道。誠信求和。
孝,是指孝心、孝敬、孝道。主要是對父母、長輩之“孝”,強調長幼有序。孔子首創私學,把“孝”放在教學首位,說“孝”是道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