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過去節日中國人註重飲食,比如大魚大肉,而現在更註重精神享受,比如買衣服,裝飾房間等,主要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3、影響比較大。作為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可以有精神寄托。比如幾百年後,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但是還是可以通過各自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的不同區分開來的。
4、形式不同而已,在廣大農村地區,仍然燃放鞭炮。事物都是壹分為二的,現代的過節方式也好,過去的也還可以,不能因為城市化而否認農村的生活方式就落伍,要兼收並蓄,揚長避短。傳統的東西有保留的必要,但是要改革,比如,鞭炮的聲響可以控制得小壹點。
5、洋節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因為中西方文化交流使然。國外也過中國的春節,反映了人們對不同文化的壹種認可,並不需要上升到“愛國”與否的程度!但是希望中國的教育能夠教會學生認識熟知自己的傳統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吃的層面上,而應該看傳統文化承載的文化內涵!
——不知道滿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