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老師會通過增加英語在課堂上的使用量和頻率來營造英語課堂氛圍。大部分老師認為農村學生素質低,英語基礎差。大部分老師采用雙語教學(壹英壹中),語音語調不標準。教學方式以“粉筆+黑板”的形式為主,很少使用錄音機,更不用說多媒體教學了。其中,50%的教師從未接觸過多媒體。由於老師的教學方法過於機械,學生要麽大聲朗讀,要麽做題,要麽回答問題,壹些學生逐漸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上課做自己的事,有的發呆,有的聊天,有的幹脆睡覺,而老師無視學生的反饋,按照既定的教學步驟,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學生的英語越來越差。
原因:目前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整體水平不高。很多老師都是師範畢業的,有的去了教育學院深造,有的甚至轉行去了其他專業。我的英語口語水平有限;很多老師安於現狀,不上進,認為教學沒有希望;這個班級的學生容量很大,所以老師很難照顧到不同水平和性格的學生。財神中學36個班,平均80人,教室很小。有些學生坐著有問題,有些根本看不懂黑板。此外,壹些教師習慣於舊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課堂氣氛的作用。學生也習慣了老師“滿堂灌”的單向教學模式,很少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課堂氣氛難以活躍。
上一篇:傳統運輸下一篇:體育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