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的讀音:[jiǎ shān]
假山是園林中以造景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構築的山。
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構成園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劃分和組織園林空間,布置庭院、駁岸、護坡、擋土,設置自然式花臺。
還可以與園林建築、園路、場地和園林植物組合成富於變化的景致,借以減少人工氣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園林建築融匯到山水環境中。因此,假山成為表現中國自然山水園的特征之壹。
定義:
園林庭院中人工叠石而成供觀賞的小山。《史記·孝武本紀》所載 漢武帝 於 太液池 築三神山,即假山之類。 唐 鄭谷 《七祖院小山》詩:" 峨嵋 咫尺無人去,卻向僧窗看假山。"
宋 司馬光 《涑水紀聞》卷二:"王嘗作假山,所費甚廣。" 清 孫枝蔚 《園中作》詩:"小樹初栽將伴老,假山久玩欲同真。"
假山藝術最根本原則:
"有真為假,做假成真"。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創作的藝術源泉和依據。真山雖好,卻難得經常遊覽。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為藝術作品,比真山更為概括、更為精煉,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
人為的假山又必須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跡,令人真假難辨。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壹脈相承的假山,貴在似真非真,雖假猶真,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