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精神:“持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感,“早聽道,晚聽死”的精神追求,堅定的人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尊老尚賢、尊師重道的人生原則。
大壹統思想有利於維護國家統壹和團結;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有利於“三農”;“和為貴”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禮讓為先、睦鄰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內涵,使中國樹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缺點:
儒家思想包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諸多內容。後來儒家思想被嚴重狹隘化。再加上歷代統治者使用儒家思想,使得活著的、自省的、反思的儒家思想成為意識形態統治的工具。
後來的儒家學者片面強調“君、臣、父、父、子”、“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等儒家倫理觀念,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造成了古代人家國同構的心理結構。
擴展數據:
儒家的三大原則
儒家基本堅持“親”、“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政”。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影響很大,長期被封建統治者視為正統思想。
具體是指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學,在總結、概括和繼承夏商周傳統的尊親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因史記而寫春秋,上至殷公,終喪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所以殷,三代之幸。”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言不盡信”(《論語》)是他自己的思想精髓。
百度百科-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