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起源於祭祀。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中國禮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準法津”的作用。
中國禮儀滲透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餐桌上的禮儀,待客之道,拜訪致禮等。
擴展資料: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是這樣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意思是實踐約定的事情,用來給神靈看,以求得賜福。“禮”字是會意字,“示”指神,從中可以分析出,“禮”字與古代祭祀神靈的儀式有關。
古時祭祀活動不是隨意地進行的,它是嚴格地按照壹定的程序,壹定的方式進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指出:“禮之起,起於祀神,其後擴展而為人,更其後而為吉、兇、軍、賓、嘉等多種儀制。”這裏講到了禮儀的起源,以及禮儀的發展過程。
百度百科—禮儀
百度百科—中國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