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是我國現行的傳統歷法,屬於陰陽合歷,即陰歷和陽歷的合歷。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個月相變化為壹個月,太陽基準年為壹年,並增加24個節氣,設置閏月,使平均歷年適應回歸年。陰歷中陰歷和陽歷的融合,形成了壹種陰陽合璧的方法,因采用夏征而在古代被稱為夏歷。
歷法是根據天文變化的自然規律,來測算壹個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變化,預測即將到來的季節的規律。按歷年、歷年、歷月分為星歷、陽歷、陰歷、陰陽歷。
規則計算
節氣和農歷正月的時間計算以東經120度和中國標準時間為準。黃道十二宮是黃道坐標系中用來確定天體在地球上位置的坐標值,黃道坐標系分為360度。在這個系統中,地球被黃道平面分成兩個半球。當太陽運行到經度0度時,就是春分;當它移動到經度90度時,就是夏季至日;當它移動到180度時,就是秋分;當它移動到270度時,就是冬季至日。
平均空氣的計算中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的不均勻運動,將壹周年時間按24等份分為24個節氣,兩個節氣之間的平均天數為15.22天。定常空氣,計算考慮了太陽在黃道上的不均勻運動,以春分為起點0度,太陽每運行在黃道上15度為壹個節氣,每個節氣的時間是不均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