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間信仰觀念。
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壹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壹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征。
當代生肖文化呈現新特點:
1、動物利用價值的變化。生肖動物本能未改變,但實用價值,古今已大相徑庭。
2、迷信的破除。生肖傳說大多是因科學不發達作出的想象,有的是穿鑿附會、以訛傳訛甚至騙術謊言,今已大多識破假象。
3、民俗的式微。思想觀念的變化,舊有社會結構解體,傳統民俗失去存在基礎和威信。禁忌漸漸淡化甚至被遺忘。
時代的變遷並未使生肖文化衰亡,生肖作為春節節慶的主角反比古代有所強化。除傳統的日歷、春聯、年畫、剪紙,帶生肖的“牛氣沖天”、”鼠妳有錢“,成時尚拜年語,各級春節聯歡晚會都不乏生肖題材,生肖文物、藝術品展覽琳瑯滿目,新聞媒體爭相普及生肖知識。
農歷幹支(生肖)紀年和八字論屬相,分別以正月初壹和立春為歲首,兩者容易混淆,每年春節期間都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