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域取向上看,五帝、夏、商、西周早期的中國人觀念並不包含文化歧視和種族歧視的成分,這與五帝制、夏、商、西周的民族屬性、與中國人兼容的政治結構以及不斷向周邊四大彜族擴張的歷史有著根本的聯系。
誠然,在西周時期,基於社會經濟水平和文化選擇模式的中夷觀念開始凸顯和強化,但與此同時,泛臣民觀念也絕對貫穿了整個先秦時期。東周時期,尤其是戰國中期以後,隨著周邊四大民族對華夏民族聯盟的頻繁打擊,華夷觀念越來越強硬,但由於長期處於各國爭霸的特定局面,無法生根發芽。
先秦時期民族意識層面的中國人與外國人觀:
華夷觀念在民族意識中的印記,可以追溯到姚舜禹、夏、商時期的民族記憶中所蘊含的文學傳說。但當時的華夷觀念與後世在內涵上有所不同。當時的華夷觀念似乎並不包含文化歧視和種族歧視的成分,這在先秦乃至西漢人的古代史觀念中都有所體現。
司馬遷等人在禹治水時講過建立五服的方法。界定所謂蠻夷的依據,在於他們與華夏族的密切關系,以及需要履行的職責和義務。無意將王績與“蠻夷”、“蠻夷”等文明相提並論。而且,早期的蠻族和蠻族是不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