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是福建省的傳統音樂,流行於閩南、臺灣省及東南亞地區,被譽為“南關之母”。南音是用閩南語演唱的壹種古老的曲式,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旋律優美,地方色彩濃厚。
漢晉唐宋時期中原移民將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神韻的文化表達。
南音起源於唐代,形成於宋代。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代以前傳統而古老的民族唱法,演唱者和表演者的二度創作非常隨意,而南關的演奏也保持了唐宋時期的特點。其音樂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是我國古代音樂體系豐富完整的大音樂門類。
南音的演唱形式
泉州南音以右琵琶、三弦、左孔笛、兩弦的形式演奏和演唱,中間為拍板,演唱,符合漢代“絲竹更和諧,節日表演者唱”的和聲歌曲表達。其宮池記譜法自成體系,是古代音樂記譜法的遺存。曲頸琵琶、十目九段笛、二弦三弦梆子等。橫琴也是從古代樂器中繼承下來的。
南音有2000多首器樂、和聲音樂,有商業音樂、唐大曲、法樂、燕樂、佛樂,也有宋、元、明以來的詞樂、戲曲音樂。南音是用標準的泉州方言古語唱的,發音保留了中原古漢語的音韻。唱的時候註意咬字吐字,回韻收音。南曲曲調優美,節奏緩慢,古樸典雅,委婉深情。?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