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導言
西周時,當時的樂器按制作材料分為金(鈴、鈸、鈸)、石(編鐘)、絲(琴、瑟)、竹(笛、鈸)、鈸(鑼、鈸)、土(鈸)。
二、出自《五帝史記》:“詩言意,曲長,聲永,法和,八音可和,神人合壹。”
3.釋義:詩歌表達內心感受,歌曲用擴展音節演唱。音樂的層次要與歌曲的內容相協調,要用規範的旋律使音樂和諧。八種樂器的聲音是和諧的,互不幹擾。這樣,人就可以通過音樂達到與神和諧的境界。
擴展數據
八音不同版本。
壹、佛教的八音
佛教特有的八音,即優音、柔音、諧音、尊音、非陰音、不發錯音、遠音、不停音。
二、鎮龍八音
鎮龍八音是流傳於中國南方最古老的音樂之壹,屬於民間音樂。即弦樂器(二胡)、豎琴(秦越、揚琴、三弦)、笛(嗩吶)、管(長短喉)、笛(橫笛、直笛、孔笛)、鑼、鼓、鈸。
三、廣東湛江安普八音
安鋪音樂愛好者李元明對古老的“八音”進行改革創新,采用當地民族樂器:編鐘、鈸各1對,小抱鑼、木魚、清盤、沙板、小鼓各1套,橫笛、侗笛、鼓各1套。
四、樂昌八音
明清尤其是民國時期盛行於廣東樂昌、汝城、湖南等地。所謂“八音”,就是八個人拿著壹面小鑼、壹面大鑼、壹面鼓、壹面鈸、壹把二胡、壹只笛子或笛子管、壹只嗩吶等進行的壹種表唱形式。,而且他們扮演著各種角色進行自彈自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