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壹個很有趣的橋段,那就是現在也在決定死刑的時候,總是會宣布死囚犯秋後問斬。等到死囚犯經歷死刑的當天,也總是要到午時三刻進行。這樣的時間安排都有壹些什麽特殊的意義呢?
其實我們中國古代社會傳統的秋後問斬,與壹個歷史老傳統有關。查閱資料的話,妳會發現最早在《左傳》當中就已經有了“秋冬行刑”的說法與記載。而《禮記月令》當中也有講到“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獄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每年只有到秋冬季節才是審問犯人的時候,到了春天之後這些都會停止進行。
古人人們講究與自然相和諧,那個時候的人們在天文地理知識方面比較欠缺,所以他們相信壹切事物都是上天所賜予的,所以人們的行為也都要符合天意。因此即便是刑殺、審判,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所謂天人合壹,春夏之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人在這個時候是不能死的,只有等到秋天草枯葉落,處決罪犯才是正當時。
所以秋冬時節也就是秋後問斬成為了自古以來的傳統。再者選擇秋冬季節行刑,還對人民有警示作用,畢竟這兩個季節農民都比較空閑,有時間圍觀斬首。
至於午時三刻,古代的壹個時辰,就是今天的兩個小時,我們推算的話就可以發現午時三刻大概就是今天的正午11:45。
古代的人們迷信在這個時候陽間的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所以處死犯人會沖淡陰氣驅趕邪癖,另外這樣強盛的陽氣也可以讓這些罪大惡極的死囚犯做鬼也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