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濕,所以茶香甜醇厚,有著名的品種,如崔琰,龍芽,劇雪和銀針。如果是從石頭地裏采集的,崔琰是最好的。《贛江派縣誌》載“崔琰味似武夷而香”。銀針形似長壽眉,尖如針,葉背白如銀,葉底碧綠,茶湯濃滑清香。新會新成員黃炳坤以“銀針香比長壽眉長幾倍”、“久負盛名”為題,寫下《憶嶺南》詩。雍正10年(1732年)設立鶴山郡,鶴山茶園不斷發展,在道光初年達到頂峰。據道光版《鶴山縣誌》記載,古老茶山、大雁山壹帶茶樹遍地,壹派茶煙無邊的景象。當時,山腳下的茶山和麗水有1000多畝茶園。古老茶曾通過廣州沙面洋行銷往歐美、澳洲,飄香萬裏,名揚五大洲。當時,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在離開家享受當地特產時,總喜歡給親戚朋友帶些銀針回去。抗日戰爭爆發,鶴山茶業開始衰落,許多茶園荒蕪。1937年,古老茶山和麗水只有448畝茶園,產量301噸。建國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供不應求,古老茶開始復蘇。當時各地出現了壹些用桂圓葉、鬼燈初上制作的假茶葉,嚴重影響了鶴山茶葉的聲譽,造成茶葉大量積壓滯銷,打擊了茶農的積極性。茶山村的許多茶農不得不改種經濟效益好的茉莉花。正因為如此,茶園只剩下100畝左右,“看遍茶樹”的舊景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