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1,先秦
西周時期的鐘毅是現存記錄中最早的職業鋼琴演奏者。《詩經》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秦的記載。隨著戰國時期音樂的發展,秦樂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普及,從而湧現出了壹大批秦樂家。
2.漢朝
秦的類型確定於東漢末年。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七弦琴,結構簡單,喇叭小,聲音小,琴尾實木,面板無徽。從東漢到魏晉,秦在文人中很受歡迎。
3.南北朝
君臣皆愛音樂文學,文人愛琴釋音,風氣極盛;由於貴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制約,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這壹時期出現了最早的字譜,南朝隱士丘明有《結石調幽蘭》字譜。在此期間,其他著名的音樂家有戴青,宗炳和劉蕓。
4.現代的
由於古琴及其象征的文化思想的衰落,古琴藝術於2003年6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二批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國務院將古琴列入1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歸類為“民樂”,編號為ⅱ-34。
擴展數據:
1,風格分類
古琴造型優美,有伏羲、仲尼、朱利安、晚霞、紀靈、芭蕉葉、列子、靈官、神農、香泉、石豐、師曠、亞佛頭、鐘隔(何銘秋月琴)、劍式等。主要是根據琴身的頸腰形態不同。最著名的小九裴歡是伏羲式的。
2、外形結構
古琴壹般約三尺六寸五,象征壹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圓底平,象征天地;琴身對應鳳身(也稱人體)有頭、頸、肩、腰、尾、腳。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