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民歌的悲劇魅力。過去陜北人民飽受天災和地理環境的折磨,受到人禍、土豪劣紳、強霸地痞、權貴家族的擠壓。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老人們經常提起民國十七年(1928)陜北的旱災是百年不遇的,令人毛骨悚然。第二年春天,青黃不接,草根斷了,剩下榆樹做光棍。那個悲慘的死人躺在路邊。民間有句諺語說:“人吃人,狗吃狗,老子父子不管。”陜北人民在極端困難的生活中戰鬥著,掙紮著,生存著。去北方的草原闖關,跟著民歌《走西口》,逃到南方的延安地區,尋求“山清水秀,滿山牛羊”的世外桃源。逃離國家的難民,包括寫出舉世聞名的《東方紅》的李有元,邊走邊唱民歌,創作了《向南走》。同樣,《壹工難求》、《光棍哭妻》、《小寡婦進墳》等民謠,都是以悲涼、蒼涼、悲涼、哀怨之美唱出的。這種悲涼的魅力,無論是歌者還是聽者,都融為壹體,被歌中的悲涼魅力所感染,產生精神上的哀怨和心靈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