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劇,又名揚琴、變相西秦,是中國八大劇種之壹,也是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分地區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部分地區。它起源於山東東北部的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秦書演變而來。它的音樂屬於板腔,也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有大鍵琴(主弦)、揚琴、三弦、琵琶,合稱“魯劇四大件”。
魯劇以其樸實生動的語言、優美悠揚的唱腔和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1900左右,魯戲搬上舞臺;1917後,魯劇團進入濟南、大連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壹個魯戲專業劇團濟南魯聲琴劇團(濟南魯劇院)成立。
廬劇的藝術特色
1,自然流暢
在魯劇的唱法中,男女聲都以真聲為主,個別高音則采用真假聲結合的方式處理,聽起來自然流暢。魯劇的演唱講究以詞定腔,以情帶聲,吐字清晰,說話自然。潤腔常用滑音、顫音、裝飾音,配合主伴奏樂器的柔音、顫音、拍子、泛音,以及倒掛手柄自然帶出的過渡音、裝飾音,使整個唱段優美流暢。
2、貼近群眾
魯劇使用的語言屬於北方語系濟南官話。重復規律與普通話的發音、咬字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魯劇傳統劇目舞臺在濟南官話的基礎上,強調用韻。而現代戲的道白直接用濟南官話,地方特色鮮明。在表演中,魯劇善於運用通俗生動的大眾語言作為戲劇話語,從而塑造人物形象。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魯劇。